院团新闻

观文化盛宴,展家国情怀——中国杂技团赴新西兰、斐济 慰侨演出圆满成功

2024-11-27来源:

 

   

  2024年11月9日晚,2024“亲情中华·北京情思”北京侨联艺术团慰侨访演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拉开帷幕。由北京演艺集团旗下中国杂技团、北京民族乐团、北京歌剧舞剧院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国内知名艺术团体、艺术高校共同搭建起一场承载着华夏文明密码和浓浓家乡味道的艺术盛宴,为当地华人带去了祖国最深情的问候。    

 

  新西兰旅游部长马特·杜西在克赖斯特彻奇晚会致辞中强调,通过促进新中旅游和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来访艺术团团长、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李晓菲说,文化艺术是促进相互了解的桥梁。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可以加深中新两国人民的友谊。 

    

    

    中国杂技团团长、2024“亲情中华·北京情思”慰侨访演总导演李驰对本次访演进行了介绍:“在本台晚会中,我们选择了能与当地华侨华人产生共鸣共情的经典作品,同时也与当地的文化艺术团体进行了友好地交流碰撞。本次演出时间紧、任务重,团组在短短的七天时间里克服了跨国、倒时差、彩排、合成、适应场地与当地技术团队磨合等问题,2个国家、4个城市、4场演出,在高强度的行程安排下,团组克服种种困难以最饱满的热情呈现出了最高的艺术水准。”  

 

  一、多元融合 享受文化盛宴 

   

 

  此次慰侨访演,中国杂技团携优秀作品亮相奥克兰、基督城、达尼丁和斐济,展现中国杂技的超高技术与创新精神。   

   

 

         该作品以一个“软”字立骨,在男女柔术节目表演中探寻更深层的灵魂表达,使节目的人体造型表现更纯粹、更经典。在刚柔并济、缠绵悱恻的音乐与肢体动作中,男、女演员展现出温柔而稳重、柔韧而富有力量的技艺,在细腻地演绎中注入了婉约柔美的情感内涵,带领观众感受中国传统爱情的深厚。   

    

 

  古彩戏法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作为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滑稽比赛蝉联两届金奖的获得者胡玲珑,用“魔术”讲好中国故事,这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嘱咐和寄托,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使命。在他的魔术表演里既有老一代优良的魔术传统,也有新一代传承人的继承和发展。 

    

 

  《激·踏——球技》在表演风格上融合了弗拉明戈、爱尔兰、美式踢踏舞的舞蹈特点。异国风情的渗透,让节目在整体层次上有了进一步拔高。近乎突破极限的脚下踢踏速度,把踢踏舞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演员在展现舞蹈的同时,手中的球数也会随之变化,时而抛在空中,时而玉珠飞旋,时而落玉飞流,与踏板共同演绎节奏律动。    

  二、乡音乡情 感受情感共鸣     

  比精彩节目更吸引人的是情感的交流,这场演出搭建起了情感沟通的桥梁。    

  当《激踏·球技》上场,超高难度的球技技术与姿态优雅的踢踏舞让观众惊叹,这不只是对精湛技艺的赞赏,更是让现场华人感受到了祖国的深情呼唤。每一个高难度动作、每一次安稳落地、每一个包含情感的眼神,都是穿越海峡的问候,温暖着海外游子的内心。 

    

    

 

  演出节目丰富多彩,涵盖了杂技、魔术、京剧、昆曲、舞蹈、民乐、歌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当京剧、昆曲旋律响起,熟悉的乡音乡韵如同母亲的呼唤,唤起了对故土的眷恋;民族舞蹈亮相,扑面而来的乡音乡情令人动容;二胡、唢呐、笛音响起,国乐铿锵有力、直抵人心;而嘹亮的歌声则是以更为简洁的方式同在场观众进行情感上的沟通。     

  这场演出还融入了新西兰当地文化元素,在10日克赖斯特彻奇晚会的开场,数十名本地高中男生带来了充满自信与活力的毛利哈卡战舞。   

  这场晚会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情感的交融,它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家国情怀的强烈共鸣。这场晚会不仅为新西兰、斐济的华侨华人带来了家乡的温暖,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机会。剧场内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现场观众对演出赞誉有加,他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演出是不可多得的,他们感动于演出的诚挚情怀,看到了祖国对他们的关怀。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加深了国家间人民的友谊,促进了民心相知相通。 

    

 

  在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下、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带领和组织下,团组高质量完成表演全部任务,于今日凌晨顺利抵达北京,“亲情中华·北京情思”慰侨访演圆满结束。这场演出标志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也为国家间的友谊和合作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此次慰侨访演,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对“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积极贡献。它不仅让海外侨胞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温暖,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杂技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