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影票务平台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022-12-30来源:北京演艺公司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概念和“互联网+电影”战略在整个电影产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电影线上演出购票业务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据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统计得出线上出票量超全年总出票量的82%,也就是说,全年绝大部分票房通过网上售票得来。
从数据上能看出,工作日网售占比与周末存在些许差异,周末大家时间相对自由,因此现场随机购票观影的人次会比工作日略多,但重大节假日除外。本期将以电影票务平台为例,探索近几年互联网行业向电影行业进军的发展历程,以及二者今后融合发展的趋势。
电影票务平台的起源
2008年至2013年,移动互联网开始普及,不少中小票务厂商和团购网站进入市场。在2008年,中国首个线上票务平台——格瓦拉成立,从此打开了中国院线电影在线购票的大门,从而解放了线下实地购票排队久、购票渠道单一的困局。随后,2013年美团网开启了电影团购业务,并将其进行独立经营。数据显示,2013年电影票线上团购贡献了全年票房的16.72%。自打团购在市场上出现,就贴上了“优惠”“低价”的标签,因此相比线下会员和非会员的高额票价,电影票线上团购无疑是既便宜又自由的购票方式。
从此之后,大小互联网公司开始涉足票务这一电影业务板块,蜘蛛电影、抠电影、美团电影、猫眼、淘票票、时光网、微票儿、QQ电影票、团800电影票、百度糯米等相继出世,众多线上票务平台的出现,使得观众观影从线下购票逐渐向线上转变。自电影在线购票和电影票团购试水成功后,大小线上购票平台在市场浮现,但为了抢占市场,票务平台在票价方面出现票补乱战。一方面,这让背靠即使背靠互联网公司的票务平台也艰难前行,同时也将一些小型票务平台淘汰出局;另一方面,票务平台的大手笔票补对电影终端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也对传统影院运营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票务平台的现状
电影票务平台经过近5年时间的发展、重组、规范,如今在线购票平台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依仗互联网公司的票务平台、从电影社区发展而来的票务平台,以及院线影院自营的票务平台。其中,还属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票务平台发展最为突出,数据显示,淘票票和猫眼出票量占总体网售平台的88%左右。而这两家头部票务平台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线上购票,而是向电影产业链上的其他业务渗入。
电影票务平台未来的发展探索
不得不说,这些年,互联网公司的巨大实力和产品高覆盖率让人惊叹,电影票务平台在电影产业的运营也是更加广泛且深入。但从数据来看,依然有很多传统影视公司并未“邀请”互联网公司与其联手,特别是在上游创作和中游制作方面,票务平台更多是以提供服务以及辅助内容开发的形式存在。
而在产业下游宣发和终端阶段,虽然票务平台已经成功成为电影宣发标配,但依然有一些板块是票务平台尚未触及,却十分值得开发和创新的。例如,票务平台可以利用其互联网大数据,解读观众购票行为和总结具体人物画像,帮助影院精准化定位经营,并通过影院资源规范化系统管理,解放影院重人工的传统运营模式。另外,影视衍生品和电影产业中游影视制作阶段也是值得票务渠道和互联网公司深挖的板块。
如今,互联网公司的实力及其产品覆盖率,大家有目共睹,互联网产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这种充满创造力和引领经济主流的产业积极融入电影产业,二者相辅相成,将共同推动文创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大繁荣。

从数据上能看出,工作日网售占比与周末存在些许差异,周末大家时间相对自由,因此现场随机购票观影的人次会比工作日略多,但重大节假日除外。本期将以电影票务平台为例,探索近几年互联网行业向电影行业进军的发展历程,以及二者今后融合发展的趋势。
电影票务平台的起源
2008年至2013年,移动互联网开始普及,不少中小票务厂商和团购网站进入市场。在2008年,中国首个线上票务平台——格瓦拉成立,从此打开了中国院线电影在线购票的大门,从而解放了线下实地购票排队久、购票渠道单一的困局。随后,2013年美团网开启了电影团购业务,并将其进行独立经营。数据显示,2013年电影票线上团购贡献了全年票房的16.72%。自打团购在市场上出现,就贴上了“优惠”“低价”的标签,因此相比线下会员和非会员的高额票价,电影票线上团购无疑是既便宜又自由的购票方式。
从此之后,大小互联网公司开始涉足票务这一电影业务板块,蜘蛛电影、抠电影、美团电影、猫眼、淘票票、时光网、微票儿、QQ电影票、团800电影票、百度糯米等相继出世,众多线上票务平台的出现,使得观众观影从线下购票逐渐向线上转变。自电影在线购票和电影票团购试水成功后,大小线上购票平台在市场浮现,但为了抢占市场,票务平台在票价方面出现票补乱战。一方面,这让背靠即使背靠互联网公司的票务平台也艰难前行,同时也将一些小型票务平台淘汰出局;另一方面,票务平台的大手笔票补对电影终端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也对传统影院运营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票务平台的现状
电影票务平台经过近5年时间的发展、重组、规范,如今在线购票平台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依仗互联网公司的票务平台、从电影社区发展而来的票务平台,以及院线影院自营的票务平台。其中,还属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票务平台发展最为突出,数据显示,淘票票和猫眼出票量占总体网售平台的88%左右。而这两家头部票务平台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线上购票,而是向电影产业链上的其他业务渗入。
电影票务平台未来的发展探索
不得不说,这些年,互联网公司的巨大实力和产品高覆盖率让人惊叹,电影票务平台在电影产业的运营也是更加广泛且深入。但从数据来看,依然有很多传统影视公司并未“邀请”互联网公司与其联手,特别是在上游创作和中游制作方面,票务平台更多是以提供服务以及辅助内容开发的形式存在。
而在产业下游宣发和终端阶段,虽然票务平台已经成功成为电影宣发标配,但依然有一些板块是票务平台尚未触及,却十分值得开发和创新的。例如,票务平台可以利用其互联网大数据,解读观众购票行为和总结具体人物画像,帮助影院精准化定位经营,并通过影院资源规范化系统管理,解放影院重人工的传统运营模式。另外,影视衍生品和电影产业中游影视制作阶段也是值得票务渠道和互联网公司深挖的板块。
如今,互联网公司的实力及其产品覆盖率,大家有目共睹,互联网产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这种充满创造力和引领经济主流的产业积极融入电影产业,二者相辅相成,将共同推动文创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