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动态

紫禁杂志:香港首屆中華文化節開幕:傳中華故事,築文化橋樑

2024-06-09来源:

 6月7日晚八點,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呈獻、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策劃的“中華文化節”,行政長官李家超進行了視頻致辭,開幕節目《五星出東方》隨後上演。
截屏2024-06-08 上午10.09.32
(圖: 中華文化節官網)

  李家超開幕致辭:

  築中西文化交流橋樑

  李家超在致辭中表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及創造力的泉源,政府將持續推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市民對國家和中華文化的認同,並培育心繫祖國、具備世界視野的青年,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同時,政府會把握好香港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發揮好香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出席開幕典禮的主禮嘉賓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崔建春、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方建明、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文體旅局常任秘書長黃智祖、康文署署長劉明光和立法會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主席馬逢國。

  

截屏2024-06-08 上午10.10.05
(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開幕舞劇:《五星出東方》

  首屆“中華文化節”以北京歌劇舞劇院的舞劇《五星出東方》作為開幕節目,舞劇講述漢朝戍邊將領奉,在精絕古城與北人首領之子建特、精絕首領之女春君之交往,從劍拔弩張到並肩攜手,最後結下深厚情誼的動人故事。舞劇成功演繹了兩千年前民族之間的情誼,以“五星東方”寄寓“幸毋相忘”,讓文物活現舞台,突顯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題。此次演出收到香港市民的熱烈歡迎,演出結束以後,掌聲經久不息。

  此次《五星出東方》的來港演出,也吸引了一眾內地粉絲來港。“這是我追的第六次《五星出東方》。”一位在現場派發精美周邊並和朋友一同觀賞舞劇的女士表示,此次他們專程從內地趕來追劇,將繼續觀看下一場《五星出東方》。

  

截屏2024-06-08 上午10.10.30
《五星出東方》謝幕照(本刊記者 張清語 攝)

 

  幕後故事

  中華文化節開幕節目:舞劇《五星出東方》於6月7日下午在沙田大會堂公開彩排,许多學生前來參觀,該舞劇製作人冀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與主要演員接受了記者訪問。

  

截屏2024-06-08 上午10.11.24
前来观看彩排的学生(本刊记者 张清语 摄)

 

  寓教於美,看見歷史

  舞劇的靈感源自一九九五年在古絲綢之路新疆和田地區尼雅遺址一處古墓出土、繡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篆體漢字的漢代織錦護臂。它歷經千年色彩依舊艷麗,現為國家一級文物。該劇以國寶文物為題,透過創新的舞蹈語言,讓珍貴文物(一件古代織錦護臂)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和中華文化千年互融互通的風貌在舞台上展現。

  在觀賞了舞劇彩排後,來自佛教志蓮小學的小朋友們表示,這部舞劇的情節、表情和動作都十分吸引他們,“感覺能從中認識到許多中國以前的歷史故事和文物知識。”

  除了以生動故事啟發孩子們對歷史的興趣以外,《五星出東方》也以嚴謹的歷史考據讓觀眾們得以欣賞到盡最大可能還原的大漢與西域風情。董寧表示,《五星出東方》的妝面、服飾等細節都有嚴格的史料支撐,主角“春君”亦出自一塊書有“春君幸毋相忘”的漢代木簡,通過向多個不同領域的歷史學家、戲劇專家等請教,《五星出東方》希望向觀眾傳達有歷史依據的藝術創造。

  

截屏2024-06-08 上午10.12.04
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本刊記者 張清語 攝)

 

  啟發興趣,傳中華藝術之美

  《五星出東方》的舞蹈編排集合多元的舞蹈語,兼具現代舞、踢踏舞等多種舞蹈的影子,自2021年首演至今演出已近百場,並榮獲第十六屆“五個一工程”奬和第十七屆文華大奬。

  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欧奕希、欧奕言姐妹都是中國舞愛好者,她們表示,通過觀摩此次彩排,她們看到了演員在動作中的豐富情感,給了她們很大啟發,對於中國舞蹈的精妙之處,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此次參與表演的三位演員:羅昱文、李曉慧、索朗群旦也接受了記者的訪問。在談及此次演出時,他們表示,基於香港的舞台情況及文化氛圍,此次演出在將舞劇的精髓與韻味完整傳達的基礎上,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對劇情進行了更為豐富的表達,頗有香港“限定版”的意味。

  

截屏2024-06-08 上午10.12.40
三位主演接受記者訪問(本刊記者 張清語 攝)